世界那麼大,或許就在你不知道的地球的另一端,就有些風景美得不似存在在這個星球上!看了下面這些地方後,會增加到你的旅行清單哦!
5 G- h2 m2 J" y5 G
8 @) O0 T, C5 ?5 X' L4 V
, F& r% D3 K% u4 t2 i8 S 下載 (338.54 KB)
4 [3 O _9 f$ X! ^0 z/ l3 W, y5 天前 08:02 PM; `+ E6 @2 w# u5 b& n
( s; E2 N! x E: v: b9 s( N
% m- k5 h4 }3 ]4 o4 o. g
5 ?7 t) t# i/ S+ o+ J; z美國內華達州飛翔間歇泉 Fly Geyser in Nevada, United States 飛翔間歇泉位於內華達州黑岩沙漠一片私人土地上,它是人類改造自然創造的獨特美景的一個典範。1916年鑽的一口井,為地下深處的超熱液體湧出地面打開了“方便之門”,這口井因為無法用於灌溉,因此被人遺棄。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湧出的富含大量礦物質的水慢慢形成一連串像山的錐形體,並在位於它們下方的廣闊地區形成台地和水池。飛翔間歇泉因為含有大量礦物質和幾種喜歡生活在熱水裏的細菌,因此具有非常鮮豔奪目的顏色。這個間歇泉的大小和知名度都在與日俱增:在附近舉行燃人節的組織者試圖購買飛翔大農場包括這個間歇泉的部分。
$ J$ v' C0 a- j+ X( k5 S, Z! B+ Z2 e0 F
9 S' y8 w9 t' R4 [% D0 x
2 q) R) ?7 @3 h5 c6 F2 P& V4 Z: i* y+ t
2 b2 z) D4 z e1 k0 X 下載 (274.05 KB)
2 g. Q' v! p& D% V' E5 天前 07:56 PM) i+ a1 ~2 b6 D5 c# R; Q
. M5 E$ J% u6 E# G+ {4 q
8 S4 M! M$ h8 k/ K1 s& V2 ~3 w% t
委內瑞拉羅賴馬山 Mount Roraima, Venezuela 讓人誤以為到了天堂。 羅賴馬山(Mount Roraima) 西班牙語作Monte Roraima。南美洲北部帕卡賴馬山脈的最高峰。在巴西、委內瑞拉和圭亞那三國交界處。為邊緣陡峭、頂部平坦的桌狀山地,長約14公裏、寬5公裏,海拔2,810米。主要由砂岩構成。奧裏諾科河係、亞馬孫河係以及圭亞那的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山麓有金剛石、鋁土礦藏。1912年阿瑟·柯南道爾爵士所著的小說《失落的世界》,就是以這部分的羅賴馬山為背景的。那裏曾是翼手龍及其他史前期怪獸的棲身處。
1 i' M; u% g' ^- ]4 J4 i0 Y4 n( ]# V. W( d, Y. z
: `0 p. v8 ?4 g: l8 ?! ?9 L5 f1 j* d7 L/ u5 C( ~8 x
& g6 Q+ x; q0 n5 W
下載 (487.8 KB)4 L7 W4 h, u2 H6 m
5 天前 08:01 PM
; g0 ]% ~9 T6 f" L6 q' r# @, d0 m, F! r4 _( Z3 ~
% X4 v# l/ j! {9 c2 v( n
w/ |, p& @' E# a加拿大亞伯拉罕湖 Abraham Lake, Canada 亞伯拉罕湖為加拿大艾伯塔省西部北薩斯喀徹溫河上的一座人工湖,面積約為53.7平方公裏,縱長約為32公裏。它建於北薩斯喀徹溫河的上遊,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山腳下。亞伯拉罕湖形成於1972年,最神奇之處出現在冰冷的冬季,每當到了冬季,湖面下就會聚集大量的冰凍氣泡,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湖床植物釋放的沼氣和湖面低溫所致。當沼氣不斷的湧向湖面,氣溫不斷降低湖面結冰時,氣泡就會被冰封,形成人間罕見的美景,吸引著世界遊客冬季的造訪。
; w$ Y. {' U& w, b+ |) ~% L4 k( K* n: E
8 r& q1 M; Y5 W/ |
# h& Q$ w% x+ P& c+ [4 G4 E9 H. L/ T% K, L a' x) [/ ]. N+ o
下載 (677.05 KB)
/ O! F# ^. k9 Y4 F- ~$ {8 I5 天前 08:01 PM7 h9 j7 Y8 o" e& I
6 U$ K: B, a+ b2 D: e
0 f: B$ ^; z8 _6 I5 |. y& ^9 q2 a: P- F; H' J
阿根廷的莫雷諾冰川 Perito Morano Glacier, Argentina 阿根廷的莫雷諾冰川(Perito Moreno Glacier)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位於南美洲南端,南緯52度附近,在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境內,是地球上冰雪仍在向前推進的少數活冰川之一。它正面寬達4000米,高達60多米,長度則橫跨34公裏,冰川冰帽延綿不絕。莫雷諾冰川有20萬年曆史,看似一堵巨大的“冰牆”,每天都在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有說推進速度每天2米),身臨其下,會讓人似乎感受到冰川時代的氣息。
. `% ^( _5 e9 R( S. r
8 u) G; W4 P' N' @* c I6 } ^) f6 X' F8 O- O/ G$ B H3 f
/ X" l+ E5 k$ ?0 O' X9 Q
5 Z6 v7 b( v% h2 x6 `. r+ Y 下載 (785.61 KB)
: X" Z/ F# S& X! y5 天前 08:07 PM
9 E8 ]* Y. {9 k# H8 p J* \6 h7 Z- V: v V3 X; J9 W3 ]
4 e9 B& A( |; } H9 g
8 M* P' u' a" V9 [+ R意大利五漁村 Cinque Terre, Italy 漁村位於意大利利古裏亞大區(Liguria)拉斯佩齊亞省海沿岸地區,是蒙特羅索、韋爾納紮、科爾尼利亞、馬納羅拉及裏奧馬焦雷這五個懸崖邊上的村鎮的統稱。1997年,五村鎮和韋內雷港(Portovenere)、帕爾馬裏亞群島(Palmaria)、蒂諾島(Tino)、提尼托島(Tinetto)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9年被評為國家公園。 5 ~' f1 B1 o7 ~2 N7 N1 D C. K" v
4 o0 Z6 O3 `# H, O5 |, j
& ^% f$ y: @8 b5 C9 x% L8 N/ P' O: g/ B( p# Q- u' U
3 r8 h7 h9 B2 i; v: Y& Q9 c: W/ V
下載 (592.92 KB)
" U9 C2 d/ I) b- a$ _5 天前 08:01 PM
* h7 N. l1 F |3 `) ]$ b. H- {9 q! P* [! d: ?
4 t+ W: w8 C4 V; i8 f# @
. \; H4 D/ s1 [5 k8 ~6 C1 _% h" w# R
美國黃石公園大棱鏡泉 Grand Prismatic Spring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United States 被譽為 “地球最美麗得表面”的大棱鏡泉是黃石最大的溫泉,直徑超過110米,從裏向外呈現出藍、綠、黃、橙、桔和紅等不同顏色,據說地下水從地層裂縫冒出來後,各種礦物質經氧化反應,及水中不同溫度不同光合的細菌生息,使泉水產生寶石般色彩斑斕的變化。從棧道上看過去,藍瑩瑩的泉水深不見底,彌漫池面的水霧隨風湧動,泉水不斷地從池子裏溢出來,緩緩地漫過池畔,流向低地。泉水裏豐富的礦物質把池子周圍砌出一波一波交錯縱橫的紋理,渲染出一片一片濃豔欲滴的色彩,倒映著藍天白雲,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經過打磨的大理石。其實這些色彩斑斕的流體是有大量細菌組成,通過化學反應,那些化學元素,居然能演變出讓畢加索大師都慚愧的色彩。有人問是不是可以溫泉一下,不可以。熱泉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溫度高得燒人。如果想泡溫泉,請從黃石向東,越大西洋,抵達布達佩斯或冰島,那裏有好些個溫泉池子。 ; S$ L; E0 F; u* V# u0 ]) r1 x
: N D6 F ~/ V4 O& Z$ o% V
3 Z1 n9 e) `4 F, P% Z. P$ @: S
; j# u! `- s3 W
( k, O9 H: \7 E4 y5 u, v 下載 (454.29 KB): I( m. _4 `( P# x& i
5 天前 08:02 PM
+ ]$ j% S1 c* x. ?: l' V4 l. z" q+ J) H" r4 n, {6 M X7 K2 l
- l E- L: I- E+ Y- L" L) `
& J& ^9 y: m: c, @- q$ W* _5 f
愛爾蘭莫赫懸崖 Cliffs of Moher, Ireland 莫赫懸崖高達700英尺(213米),是整個(愛爾蘭)大陸最高的懸崖之一。它也是所有愛爾蘭風景中最令人難忘的一處。此外,如果你鍾愛開闊的海域,還有什麼比登上懸崖更好的方法將海景一覽無遺呢?在懸崖上,你可以看到令人難忘的大西洋海平線。用“歎為觀止”這個詞來描述最恰當不過了。莫赫懸崖的名字翻譯過來是“毀滅之崖”的意思。它坐落於克萊爾郡的一個沿海村莊——利斯坎諾村,與村中心相距約5公裏。懸崖最低處是“女巫頭”,海拔約400英尺(122米);最高處位於奧布賴恩塔附近,海拔702英尺(214米)。要同時遊覽最高處和最低處可不簡單,因為它們之間相距8公裏。這些懸崖由納繆爾頁岩和砂岩構成,最古老的岩層位於懸崖低處。事實上,如果你能走到接近懸崖基層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有3億年曆史的史前河道遺跡。 1 V P0 `+ C5 T9 Y1 f/ k
) t N( [. Z4 Y$ K( ~- E: _- t; O
: p& u2 u! E- }! J
, {: g9 Z$ D1 J! s* @' }9 H) o% O# M! ?1 d4 n
下載 (320.57 KB)
4 i! r' K9 u8 m4 K: ]! d5 天前 08:02 PM0 c7 e4 W2 b0 p# ~8 P$ _/ f# z' u/ T
. H a% W# h: \: o$ h* S) z! X
- U3 S: @& a5 n0 h7 F
, f ~" q4 Y" c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 Salar de Uyuni, Bolivia 傳說中的天空之鏡,烏尤尼鹽沼位於玻利維亞西南部天空之鏡的烏尤尼小鎮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沙漠,東西長約250公裏,南北寬約100公裏,面積達10,582平方公裏,位於玻利維亞南部約海拔3650米處,在安第斯山脈高原內的Daniel Campos省的波托西(Potosí)區域內,稀有金屬鋰的儲量世界第一,鉀、硼、鎂等稀有金屬也有相當客觀的儲量。烏尤尼鹽沼是在安第斯山脈隆起過程中所形成的,約在4萬年前,烏尤尼鹽沼所處的區域還是一個名為明欽湖(Lago Minchin)的巨湖,之後逐漸幹涸,形成兩個大鹹水湖:普波湖(Lago Poopó)與烏魯烏魯湖(Lago Uru Uru),以及兩個大鹽沼:烏尤尼鹽沼與科伊帕薩鹽沼(Salar de Coipasa)。烏尤尼鹽沼晝夜溫差極大,而且氣候幹燥。 , K3 ]6 }! I5 s0 P. j. Y& p g
* { }' M2 z# B, Y' v+ _
% h! l+ e7 S* z0 K! U- m" @
# ?8 B A% B7 D v4 Q) G$ W- S2 [- j1 A* a8 a- O( c) u" P
下載 (564.52 KB): b6 g: S6 A" j' q7 m3 l
5 天前 08:02 PM
# T+ z( M2 E# G8 e+ i* m
' T* ?2 G& ~# s- `
7 T8 g/ {- X! }, l; L- J( P' t' \& f( [
土庫曼斯坦地獄之門 The Door To Hell, Turkmenistan 地獄之門坐落於達瓦劄小鎮附近,因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燒的天然氣而知名。這個天燃氣坑於1974年被來此的地質學家鑽探天然氣時意外地發現,從此之後,便一直燃燒至現在。上世紀當地質學家來此鑽探天然氣時,意外地發現這座巨大的地下洞穴,又大又深,無法測量,因為洞穴中都充滿了天然氣等毒氣,隨時都有燃燒爆炸的可能,也有可能毒氣會溢出。出於安全的考慮,科考人員只好把它點燃,使有毒氣體不致泄漏出來,自那時起,洞內的天然氣就在燃燒,沒有人知道這些年來有多少可貴的天然氣被白白燒掉,它似乎是源源而來,燒之不盡。 # Y3 Y) j) N: A% r% P' |% L
: D6 E* r1 [7 A# F% ?: m
) h5 E7 C4 L& h2 S. Y- g/ D% D% k' N1 D' l
1 t9 o+ P5 X2 |" e8 M) M 下載 (736.87 KB)
- `" t% t4 Z, f% a- T$ c. G0 p" U5 天前 08:02 PM* L3 {* x( d ?
; P2 @6 R( S0 x3 \6 Z7 S: z3 r% F- v! }5 s3 ~
/ X. S2 J# z! O: a; [) m菲律賓保和島巧克力山 Chocolate Hills in Bohol, Philippines 巧克力山是菲律賓保和島中部,卡門附近一處自然奇景。由1268個圓錐形小山丘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於 40到120公尺之間。每到夏季,“幹草堆”都會幹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這個名字由此而來。巧克力山都由石灰岩組成,可沒有一般石灰岩地區所常見的溶洞係統或地下通道。這些山丘像田野上的幹草堆一般緊挨在一起。有些有圓頂,其他的呈錐形。它們上面覆蓋著亂草,在雨季時色彩呈彩綠。在2—5月份的旱季裏,炎熱的太陽將這些草曬幹,變成巧克力般的褐色。山丘的名字便是這樣得來的。巧克力山的植被也具有奇異之處。山上都要長樹長草。處在亞熱帶,熱帶臨海地區的山,雨量充沛,山上的植物都瘋著長。巧克力山周圍其他形態的山無不如此,獨獨這種特大號的超級饅頭,卻是基本上只長草不長樹,更稱不上有林。 * G3 @) C1 t# ~& o$ L6 E8 ?- m
S8 @3 p, _0 c& ~& ?
. y6 o8 I' P0 X6 K4 ^5 G( D, f6 L0 F1 B5 f6 J2 j3 i; e5 @
& x9 k/ j! g \+ ^# m0 Z8 I
下載 (613.85 KB)
: p* [8 T. O; P5 天前 08:15 PM# z& z4 Z/ v$ j; n
+ e! T% L ~: k1 m3 B# k, X
- O: a* u2 B- L; W
/ D: Y, s+ g' f6 m+ {1 y/ y
索科特拉龍血樹 學名:Dracaena cinnabari 索科特拉龍血樹最初是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於1835年在索科特拉島上發現的。最初它被分類到紫檀屬中,但後來蘇格蘭的植物學家Isaac Bayley Balfour將之正式描述及重新命名。 在龍血樹屬中60-100個物種中,它們是六種會長成樹的物種之一 |